4864d - 2y
人类社会的暴力并非平滑对称的,它们是丑的。 只有能量暴力才是平滑对称的,它们是美的。 比特币是文明进程中必然出现的,只是中本聪发现了它,并非人类主观意识上的随机产物。 所以,哈耶克的描述并不准确。 #[1]
0c98c - 2y
#[0] “非对称密码学“和“工作量证明共识”(PoW)的元素叠加,涌现出了“对称暴力”。 比特币是最无限接近对称暴力的密码学货币,清洁能源+ASIC是目前人类发明出来的成本最低的将能源转换成货币共识的解决方案。 从能源到共识的路径越短越纯粹,即约符合暴力的对称性原理,越适合作为政治体制地底层社会契约。 在比特币诞生以前,这个世界上最符合暴力对称性的政治体制是以古典自由主义为主线的小政府主义美国state-federal政体。 美联储的诞生和federal的膨胀标志着古典自由主义的失败,变成了丑的政体。 至此,人类所有政体对于对称暴力的尝试宣告破产。 直到2008年,比特币出现,标志着最符合对称暴力性原则的“能量-共识”complex出现。因此,比特币将成为未来政体的底层社会契约。 而非对称的暴力,比如State Machinery、CPU PoW链、PoS链,在对称暴力面前不堪一击。 《暴力的非对称性》 第一章
#[0] #[1] bitcoinstate应该是中文世界里面第一个意识到对称暴力的人(我之前没有意识到“暴力的对称性”的存在,只意识到了“暴力的非对称性”),因此,bitcoinstate算是我的导师
53a83 - 2y
有相关的书可以推荐下吗
可以考虑把网易上世界名校公开课所有文理史哲课程先过一遍(尤其是常青藤盟校的公开课) 比如博弈论、金融理论、金融市场、基础物理、线性代数、天体力学、从生物学看人类行为、聆听音乐、文学理论、建筑概论等名校通识课程 在此基础上,再看书、或找科普类读物。 也就是说要有上述“九阳神功”护体,有效阅读才会事半功倍。 当然仅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788ca - 2y
挺有道理
d23dc - 2y
第一推动丛书里有一本《可怕的对称》,蛮早的书了,“主要阐释了 对称 如何奠定了现代物理学上的思想和美学的基础。”
04235 - 2y
嗯,好多优秀的资源,缺少的是时间和注意力
不去关注那些所谓的“币圈”和“区块链行业”,还有里面那些表皮光鲜靓丽,其实本质上就是一群跳梁小丑和诈骗犯(还有幻想坐庄当镰刀的大韭菜)大V、KOL、喊单师傅、交易员、项目方,就有时间和注意力了。 只关注比特币让我高度专注,我大量的时间都用在阅读和学习上,而不是关注“区块链”“币圈”“Web3”“元宇宙”的那些破事儿 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老韭菜认知极低,因为他从最早接触到现在几乎没有学习任何东西
同意~
40a65 - 2y
你这个要求。你自己能达到吗?我感觉太难了
说不定真的能达到,他什么都会🥲
0d6f3 - 2y
我觉得也不用那么系统全部学完,有一定的“速成”技巧。各大门类的知识,你花个20~30分钟就很快会明白之前哪些想法太过科幻了。而wiki可能已经包含了大部分这样的知识。 这样就可以逛到自己知识盲区的时候,先看个大纲。然后再看一些细分的话题。其实世界上的各种技术、政治、社会变迁的可能性比一般人理解的还要低几个量级,世界的改变都是渐变的。所以看的时候,结合其他这个话题外的因素,就大概能判断一些事的可行性如何了。
不过系统学习STEM专业挺好的,这些学科 1. 我觉得比其他学科更难掌握大纲 2. 对逻辑思维 和 独立思考能力 有相当大的推进作用
🐶其实我是想靠直觉来做一些对不太了解学科的论断,然后等大家来纠正我,没人纠正我就说明我误打误撞分析对了。 这样我就大概知道这个学科的主要问题和思考方式是什么样的了,再去带着问题找答案。或者看看相关的书。 导论之类的东西我反而学不下去。太违背人的思维习惯了。
那样也挺好的。这个世界上绝大部分争执都是 随便花10秒搜索一下就有定论的话题。不能很快得到答案的问题 都不会短时间内对生活有啥特别 大的影响。 感觉和自己相关性很大的又不确定的话题 留个心眼,把它变成兴趣,有时间多研究就好了。我的思考方向通常是 不可能性 和 不能接受的程度。例如:我以后要生活的区域在几年内会综合变得更差吗,然后想可能最差的底线。 然后思考 这样我和我身边的人会作出什么反应。 假如答案令我压抑,那我会开始考虑 迁移 或 做物资心理上的准备。
感觉这个思路比较适合空闲的大块时间不太多的我,哈哈哈。 缺点可能就是会让视野狭隘,有时候可能有意无意就错过了自己可能实际很需要但是潜意识不喜欢的知识。
haha,我扩展视野的方式是,每天看听几类新闻:综合、财经、科技 (推荐techCruch,Wired); 这样基本能概括大部分新话题,也不用听得很认真,大概有兴趣的留意一下就可以了。 然后网上冲浪 我都会尽可能用电脑,因为遇到有意思/想驳回 又 不懂得话题,可以在分屏的另一个tab很快搜索出来,然后让浏览器阅读出来。这样可以在几分钟内就能跟上一些不是特别深入的话题。
37db6 - 2y
说一些个人的读书经验,主观性很强。 比较同意叔本华的观点,少读书;鲁迅转译的表述是:跑马场理论。 你接受了一套理念,然后与它逻辑自洽的一系列理念都会共鸣和加强,直到形成一套偏见,最终只有在实践检验的过程中才能得到证实和证伪。而实践过程中,如果已经被某套理念深度洗脑,大脑可能会忽略很多信息,强行解释,某些预言也有可能自发实现,从而互相加强。直到被某种其他可能打破,才发现错的如此离谱而不自知。 读书时,了解一个学科研究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是很有必要的,而且要了解为什么会提出这个问题,为什么这样提问。看看自己能不能给出一些回答,如果一点都不能,且没有任何实践经验可以依靠,建议先不要碰。如果还需要看,建议搜集主要的观点和批评意见,然后想办法去检验(这里主要指社科类科学,他们的实证案例你都不一定能够判断出数据是否有问题,更何况还有很多是解释性的理论,更需要本身有有直觉判断的能力)。
69dfc - 2y
在支持理智的社会中,很多时候是反对直觉的。 然而,理智并不代表正确,因为受限于我们的认知水平,人类无法穷尽世界所以的知识,而且单个人的认知更加有限。 尤其是专业分科训练的现代教育体制,熟悉本专业的人,往往没有精力了解别的行业。涉及这些行业的决定的时候,大部份决定其实都是直觉作出的。 所以还是直觉加理性交合,来支撑每个人的决定,进而影响每个人的一身的。 举个小例子: 上一秒喜欢咖啡,下一秒可能不喜欢咖啡了,然后才有理性的思考:咖啡不够热了,冷咖对身体不好。 这个过程,可能是是直觉先做决定,理性思考后来补充理由。 至于真正的什么在驱使直觉作出这个决定,无从考证,也无有对错。
#[0]
零混拷问